如今的商業(yè)社會,很多美好的東西都被貨幣化,心為物役。無論是貧窮之人還是富貴之人,很多人總會覺得自己活得很累。大家追求更強、更快、更多的欲望之心如同與自己的影子賽跑一樣,永無止境。
然而,真正能夠建立起一番事業(yè)的人,一定是那些內(nèi)心強大而有力量的人,這些人知止得定,因定得靜,靜而生慧。陽明心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就是在告知世人,如何才能修心養(yǎng)性。只有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不斷磨練心境,提升心性,才能最終獲得“動亦定,靜亦定”的良知力量與智慧。
一片純?nèi)坏奶炖?,一個昭明的良知
一天,同樣的24小時,有的人有事也忙,無事也忙。難怪經(jīng)常聽到抱怨之聲:忙!可這個忙是可以避免的。陽明先生說:“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緩。雖千變?nèi)f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時,與天運一般不忌。雖酬酢萬變,常是從容自在?!?/p>
可見,“忙”并不是事多而繁忙,乃因“無主宰”,導致意氣用事,秩序無存,有事無事皆忙皆亂。如果主宰常定,所有變化的先后急緩秩序也就自然而然確定了,人事秩序也隨之而確定,有事無事故得從容自在。
一個從容自在之人,做起來事情定會從容自若,事情也將會被打理得井然有序。那么,這個“主宰”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一片純?nèi)坏奶炖恚粋€昭明的良知。
(陸澄)曰:“何者為天理?”(先生)曰:“去得人欲,便識天理?!币虼?,存天理去人欲是達到主宰常定狀態(tài)的有效途徑。
格物致知,堅持內(nèi)心的判斷,讓良知做主
主宰常定是一種狀態(tài),更是一種境界。陽明先生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境界,與其敢于與主流思想相抗衡,勇于堅持自我的內(nèi)在品質(zhì)是密不可分的。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對于它的內(nèi)涵,南宋朱熹學說認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獲得知識、道理。這一解釋得到了普遍的認同,但是陽明先生卻另辟蹊徑,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認為“‘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體之正。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無時無處不是存天理。即是窮理?!薄案裎锞褪巧鳘?,就是戒懼”。
也就是說,“格物”是要人糾正意念的不正,克服內(nèi)心的非道德意識,從而恢復其本體的至善或“良知”。任何人做每一件事時內(nèi)心都會判斷對和錯,但是私欲會壓制內(nèi)心的判斷,致良知就是讓我們堅持內(nèi)心的判斷,持之以恒就會讓良知做主。
結(jié)語
“若鄙人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p>
我們心中的良知就是所謂的天理,把我們心中的良知天理應用到萬事萬物上,萬事萬物就得到天理了。那么,整個世界將是有良知天理的世界。
(文/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