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老師寫的贈語里,有一句話是志當存高遠。那時的我懵懂,不知其意。然而現(xiàn)在想起,卻有莫名的酸楚溢上心頭。以前,讀《大學》和《中庸》的時候,明其德,知其意;現(xiàn)在再看,卻又是另一番滋味。
《大學》講的是什么?格物致知
對于經典,從古到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它也許是指引你人生方向的明燈,也許是像老前輩一樣,講述著人生的道理,讓我們在閱讀中成長。以前讀,眼里滿滿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xiàn)下看到的卻是“止于至善”、“明德”和“致知格物”。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所思所想所悟自然不同。實踐出真知,現(xiàn)在看來《大學》中的關鍵的不是明悟,不是方法論,而是格物致知,是在實踐后的明德。
如何格物致知?需有志
格物致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對事物細致觀察研究,還需要恒心與毅力去堅持才能做到明悟。說到格物致知,便讓我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王陽明。他從小立志要成為圣人,一生為此努力著,少時讀朱子書,廢寢忘食格物致知,年長頓悟心學,終成一代名家。
諸葛亮的《誡子篇》中說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是故無志何來格物致知?
何為志?志何來?
什么是志?是追求,是理想,是人生準則。然而悲哀的是,現(xiàn)在又有多少人還存有夢想?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又有多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物欲橫流之時,又有幾人沒被亂花迷眼?近墨者黑時,又有幾人還記得當年赤子之心?者有志難,有志能做到更難。
年少時懵懂不知,年長時卻心有不逮。現(xiàn)在回想當年那句志當存高遠,怎能不酸楚?
這么難,那還有人能做到嗎?答案是有。當年看到《最強大腦》這個節(jié)目時,除了震撼于人類的智慧時,還被水哥王昱珩,這位才子深深吸引。他是一個將細微做到極致的人,可以微觀辨火、辨水。在常人看來,這件非常難的事情,他卻做到了。
為什么他能做到?因他心有澄凈,明其遠志;專心致志,竭盡全力;不爭不求,不偏不倚。
結語
其實很多時候,實現(xiàn)理想并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恒。不畏艱難險阻,不懼強權奪勢,依然堅守初心。志存高遠不是好高騖遠,是對真理有堅持,是對自己和他人有誠信,是知初心,持初心。心有澄凈不是心思純凈,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能看清,看透,卻不看破。愿人生時時能選擇,路路有回轉,志存高遠,莫讓酸楚上眉頭,心有澄凈,勿讓誠善付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