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傳習錄》以來,感受到陽明的心學是“致良知”的學問,由此引申出“知行合一”而關于“知行合一”有如下記載: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饑了。知行如何分得開?”“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p>
“立志用功,如樹使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由此切身實際想到現實生活中有理想并且為之努力奮斗的人一定是幸福的,無論最終理想是否實現;有理想卻沒有為之付出努力的人是不幸福的;而壓根就沒有理想或者目標的想必也會幸福。
其實任何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是奔著一個目標去做的。只是這個目標看起來可能是很小,但是許多個很小的目標最終積累起來可就不一定是一個小目標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若無所謂反反復復、啰啰嗦嗦的小目標,何以實現理想?若無所謂反反復復、啰啰嗦嗦的跬步,何以致千里?若無所謂反反復復、啰啰嗦嗦的小流,何以成江海?
我認為在這個層面上來說所有不盡相同的小目標、所有大小不一的跬步、所有形態(tài)各異的小流都是一,也可以說無數個一,最終加起來還是一。
一個人如果有不懈的努力,有堅強的意志,有崇高的理想,那他就一定可以做到一以貫之。
工作能力就是能夠做好小事并且愿意去做這些個事情的人。有些人總是好高騖遠,說著自己有多么遠大的志向,但是連眼前的小事卻都做不好。光看到別人成功后的光鮮卻看不到別人背后付出的努力與艱辛。工作何嘗不是一樣,小事做到完美,才會逐漸的成長,最后才有成就大業(yè)的機會。小事都做不好或者說不愿意去做,又怎能得到快樂和成功呢?
所謂自由,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一樣的,總是要有各種各樣的約束。但是有的人就很自由,有的人每天都在痛苦與困惑中生活。其實說的都是一個道理。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于對錯誤認知的一種追求。比如,有的人即使有遠大志向,但是卻不愿意去做小事,他反而會覺得做這些小事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束縛,這種人又怎會感覺到自由?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一個知和行同步的過程,知而不行是未知,我們要將自己的倫理道德知識付諸實踐,從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達到真正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