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作為一個重要的哲學范疇,是指人們對特定對象未來狀態(tài)應當如何的一種設(shè)想和觀念建構(gòu)。作為一種觀念,理想并不是憑空而成,而是來源于現(xiàn)實,以對現(xiàn)實的批判性和否定性評價為基礎(chǔ),同時它又超越于現(xiàn)實,內(nèi)在地蘊含和建構(gòu)者的價值取向。它可以起到推動社會進步、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提升個體精神境界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人們才不斷地贊美理想、追求理想。
你心中的更理想最美好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子?
過去的2016年有那么幾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無法忘懷。第一件事:聶樹斌案被推翻。然而我更多的關(guān)注點在于,大眾對于法律的認知度遠遠不夠。聶樹斌案被推翻時,人們跳出來表達“疑罪從無”“程序正義”是要開脫殺人犯大事不好沒有王法國將不國等,如今,又來拿“程序正義”“疑罪從無”洗巫山案。
如果有人問我,你心中的更理想最美好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首先第一條我會回答:“文明社會,我希望人人生而平等。若遭遇不公平,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p>
第二件事:一位女性被家暴到抑郁癥自殺未遂,起訴離婚卻被父母痛罵“丟家人的臉”,最后絕望至極,自殺離世。在看似只是一場家庭糾紛的背后,是成為家庭政治當中的女性犧牲品。一系列的女性話題不在少數(shù),然而能夠看到的明朗的社會景象還遠遠不及。當然,我提及的只是一件兩件事情,不足以能夠代表全部。但是我希望所有的女性,不是人們眼中柔弱的形象,而是都能夠活出自己的樣子,自由而美麗。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們,因為信仰而變得不平凡
一次,在苦寒的冬日,我在北京街頭閑逛,信不走去,不覺來到了一家美術(shù)館博物館樓上的畫廊。那里燈火通明,一片寂靜,只有地板下的暖氣低音,令人心神悠然。我在印象派的畫廊里看畫看膩了,正想尋找一間咖啡廳,喝一杯當時特別喜愛的一杯咖啡,驀然間,一幅畫映入眼簾,從說明來看,這幅畫是雅克—路易·大衛(wèi)作于1786年秋的作品(作品真假無從考證)。
畫上被雅典人民判處死刑的蘇格拉底在悲痛欲絕的朋友圍繞中正準備喝那杯毒藥。公元前399年的春天,3名雅典公民對這位哲學家提起訴訟,告他不敬城邦之神、傳播異端宗教。腐蝕雅典青年——罪名重大,非判死刑不可。
蘇格拉底的申辯以其非凡的鎮(zhèn)靜自若流傳后世。法庭給他機會當眾放棄他的哲學,但是他選擇了所信仰的真理而不肯隨俗,根據(jù)柏拉圖的敘述,他意氣盎然對法官說:只要我一息尚存,官能健全,我決不會停止哲學實踐,不會停止對你們進行勸導,不會停止向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闡明真理...所以,諸位,不論你們是否釋放我,你們知道我是不會改變我的行為的,雖百死而不悔。于是,他就給帶到一所雅典的牢獄中等待生命的終結(jié)。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們生存一世,因為信仰而變得不平凡。我希望每個人都是有理想的,且為心中所信仰至死不渝。
每一個人都需要致良知,知行合一
前日,在一位前輩的文章里看到一段話受益匪淺,便是曼德拉的名言——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fā)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fā)光,那就蜷伏于墻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茍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nèi)在力量。良知人人都有,能否人人都致良知、知行合一,就要看個人修為。來這世上走一遭,本就是一場修行。讓我們從成為自己的英雄開始,從不給社會添亂開始,從尊重他人開始,找到讓自己更加美好的動力——理想。
心存美好,每一天都在尋找更有意義的事情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