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先生是在大學時候,從《明朝那些事兒》中看到了對先生傳奇一生的敘述,從狀元之子到朝廷命官,得罪劉瑾然后被貶邊遠,躲避暗殺抵達龍場,在此地誕生了震古爍今的“龍場悟道”。從此,先生的心學初具皺形。
社會是由每個人組成的,每個人的行為組成了社會百態(tài),而人的行為是由內(nèi)心想法促成的,而內(nèi)心的想法又是個人從小到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和不斷形成的自我批判選擇意識綜合作用出來的。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大多無法改變太多,所以形成怎樣的自我批判選擇意識就成了很關鍵的。
存天理,去人欲,對人性進行深刻的認識、剖析,喚醒人性中的良知,形成這樣的不斷的自我批判選擇意識,不斷地批判的認識人性中善和惡、偶然性和必然性,不斷地格內(nèi)心。格物致知,先生在自己后花園整整格了三天竹子,依吾之愚見,其實是在格內(nèi)心,先生抓住了所有問題的本質(zhì),怎樣從內(nèi)心去認識世間萬物,即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在此不斷“格”的過程中,個人的批判選擇意識以及批判選擇意識的能力都在不斷提升,假設社會中的每個個體都能如此,那社會每一步進步都會減少很多成本,社會效率該會提高很多吧,此乃個人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