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t硅谷動力專稿】蓋茨訪華春風得意之時,不知是否注意到,3月,微軟在華將面臨一次生死挑戰(zhàn)。
國人擁有自主版權,可在LINUX操作系統(tǒng)運行,由JAVA語言開發(fā)的永中Office軟件,匯合海內外華人的智慧、信息產業(yè)部和地方政府的厚望、美國SUN等盟友的支援,將向微軟辦公軟件的霸主地位,發(fā)起一輪新的挑戰(zhàn)。
聽到這個消息,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中國人說“失地”,歷史含義很清楚:文字處理系統(tǒng)(WPS)本來就是我們的“領土”,我們要“收復”它!
永中Office自2001年1月24日算起,經過三年磨劍,數(shù)次升級,終于到了該出手的時候了。雖說冷靜下來,覺得還不是慶賀的時候。因為現(xiàn)在說“收復Office失地”,還只是希望(要收復)而非現(xiàn)實(已收復)。但畢竟這個希望已經是實實在在的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了。
最讓人看到希望的是:
"Sun公司今年3月份將宣布,最成功用Java語言開發(fā)出的軟件就是永中Office。這是對我們很高的評價。"無錫軟件園常務副主任、永中副總劉志波自豪地說。
永中的獨立監(jiān)事倪光南院士指出,"Linux已經比較成熟,尤其在服務器端占領了相當大的市場。目前我們需要在桌面端下更大力氣,首先可以在政府和企業(yè)行政領域進行推廣,因為它們的應用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E-mail、瀏覽器和Office。"
當然,懷疑也是有理由的:
如果單以技戰(zhàn)術眼光看,永中Office的“蟲子”眼下肯定少不了,我從使用過永中Office推廣版的網友在網上的議論中,可以感覺出來。何況,永中Office最大的懸念是未經過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考驗,挑戰(zhàn)微軟的聯(lián)盟過去都是“栽”在這上面。而且,永中給人感覺“官辦”色彩過濃,對長期發(fā)展禍福難料……。
怎么看這件事的基本面是好是壞?
一是看技術。
看某軟件有沒有技術前途,要看三樣:技術路線、核心技術、技術產品。上梁不正下梁歪,用在這兒,特合適。舉例來說,高通訴大唐,大唐主動。因為TDSCDMA標準在大唐手里,決定了大唐在技術路線(系統(tǒng)級的標準)上,不會吃虧;核心技術上,高通與大唐各有各的核心技術,都可以自立、自主。大唐在這兩樣上不處下風,論到技術產品(如手機),那就看誰的商業(yè)本事大了。而思科訴華為,華為有點被動,原因就是技術標準由人家訂,私有協(xié)議(專有協(xié)議)還要爭一番是非,在爭技術和產品前,還得花力氣去奪回技術路線上的主動權。輪到核心技術,華為在高端上又處下風。所以華為在產品這一層面上,至少在官司上被迫只能處于守勢。
Office的道理是一樣的。WPS當年的敗退,不是輸在產品上,而是輸在技術路線和核心技術上。微軟把你的平臺連鍋端了(當然不是針對你),DOS皮之不存,WPS毛將焉附?在新的WINDOWS平臺上,由于Office與操作系統(tǒng)的特殊關系,加之其中涉及許多核心技術,光靠模仿,很容易被反制。結果就是,產品上,只能象離了根據地打游擊似地,狗熊掰棒子,跳來跳去,形成不了連貫發(fā)展的核心能力。
我認為,判斷永中Office“運勢”和“命數(shù)”,先不要看它的產品,而應先看他的路線選擇。永中的Office不受制于微軟的操作系統(tǒng)和開發(fā)語言,而采用開放的LINUX和JAVA,這一點決定了,公司做大后,他的命運不是掌握在競爭對手微軟手中。否則,等到做大了,爬到樓梯中間,再讓人家撤梯子,死得會很難看(例如瀛海威的先例)。只有技術路線硬,后臺的資本才硬得起來,否則打到白熱化時就沒后勁了。從這一點說,永中Office的“根”,比金山的命硬。其次看核心技術,金山的辦公軟件過去為什么失利,我不想深入評論,但想指出一點,界面的相似,只是表面文章,Acrobat界面不一樣,照樣活得很好,是因為掌握核心技術。永中Office能夠實現(xiàn)采用集成式的用戶界面,在同一個窗口下就可以同時進行文字處理、表格以及演示文稿制作,而無需切換窗口。是因為掌握了“數(shù)據對象儲藏庫”的數(shù)據集成技術,“突破微軟的技術局限”,“解決了現(xiàn)有Office采用OLE技術解決集成應用而產生的速度慢和容易出現(xiàn)數(shù)據不一致等錯誤”。如果永中Office掌握的,確實是深層的好技術,核心技術,那它從技術上可以把握自己2/3的命運。至于技術產品,這是相對不太成問題的因素。只要大路子正確,bug等問題,是公司內部拼管理,拼人力,拼資金,拼時間可以解決的,至少競爭對手管不到這一層,主動權完全在自己手里。
二是看商務。
對永中Office來說,一個好的技術產品,不等于成功的商業(yè)產品。尤其對軟件公司來說,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針對永中的具體情況,我個人認為有兩個因素非常關鍵:
一是公司的資本結構
永中成立于2001年1月24日,由無錫新區(qū)經濟發(fā)展集團總公司和美國EvermoreSoftware共同創(chuàng)立,無錫新區(qū)管委會持股70%,永中創(chuàng)始人、總經理兼首席軟件設計師曹參與海外留學生設立的外方公司持股30%。另據永中高層透露,在無錫市政府的支持下,永中正與信息產業(yè)部、江蘇省政府下屬的實力公司積極接觸,讓它們參股永中。同時與永中接觸的還有上海信息投資公司。
這個結構,老實說,我有點看不明白。長線與短線,戰(zhàn)略與投機,公家與私人,這些關系都是怎么擺的?還沒有上市,曹參占的股份不超過30%;經過反復稀釋后,曹參的權力與王志東在新浪比如何?辦軟件公司,是長線且高風險地對“濕件”的投資,切忌受急功近利因素的干擾。
二是政府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政府背景既然占到這個程度,它能為公司帶來什么、帶來多少利益呢?
自從去年政府主動把“合理使用”軟件的權利交出去之后,它就必須帶頭成為正版軟件用戶。問題是用誰的正版軟件,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
按我個人觀點,政府提倡保護知識產權,應當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對外知識產權保護,要注意知識保護與知識共享的均衡;二是重點保護國內自主知識產權。后者要充分體現(xiàn)在政府采購中,優(yōu)先采購國內軟件。也就是說,我主張知識產權“雙重標準”。(好比人民幣與美元換出與換進價格不同一樣。)
政府優(yōu)先選用國產軟件,應當成為自己給自己取消軟件“合理使用”權的一個“交待”。
這是一種平衡。政府不是“有錢”嗎,人家沒要求對你取消“合理使用”,你都取消了,如果到頭來證明,使用的都是國外的軟件,那么當初立法鼓勵民族產業(yè)從何談起?所以,看來合理的解釋應當是采購國產軟件,首當其沖的,應當是國產Office。
從商業(yè)角度看,如果這個邏輯成立,與政府這個“伙伴”“結盟”,比那些反微軟的烏合之眾的商業(yè)結盟,穩(wěn)定性要好一些,不象當年PowerPC似的,說散就散。
綜合加分因素和減分因素,我認為是三比二,基本面稍傾向利好。定性來說是:永中Office以系統(tǒng)技術見長,適合長線資本發(fā)展。在政府保護和市場活力之間保持好平衡,是將來發(fā)展的難點和關鍵。
永中,永遠的中國之意,但愿讓我們看到“王師北定中原日”。(文/姜奇平)